全国城市切换
苏州保圣服饰品有限公司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400-0658-400
服饰文化

孔子服饰学的文化思考(二)

作者:管理员 日期:2011-11-28 人气:909

当然,在今天看来,孔子的服饰学说本身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局限性,对于中国服饰发展有着不容低估的负面作用。如重伦理轻美感:一件衣服一种色彩一种质地一种款式摆在面前,首先不是想到是否适合人体,是否漂亮好看,而是想到是否合乎身份,是否符合礼仪,是否合群……以伦理的氛围来笼罩服饰的全部境界,即为善伤真伤美;再就是重秩序轻自由,重继承轻创新,重共性轻个性,重外因轻内因,重文化轻工艺等。

从思想意义上来看,孔子的服饰伦理学说,也就是孔子所认定的表现在服饰层面上的礼,它原本是基于孔子的仁学结构。笔者曾经设身处地的来推测,也许以克己复礼为己任的孔子,以为服饰是周礼的重要内容,悠悠万事唯此为大,不可不注重;讲仁是侧重于内心和主观感受方面的,而礼如服饰则是侧重于外在的客观造型的,不仅可以具体衡量把握,而且它本身就是心情意绪的直觉造型,因而就更符合孔子所倡导的实践理性精神?

思绪放开一点来看,也许人类刚刚从荒蛮境界走出不多久,而当时服饰材料的获得又颇为艰难,服饰款式的制作、服色的染取都非轻而易举所能成功,随处可遇的裸态装身会给新的社会秩序、伦理讲求带来诸多消极影响,所以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就把它作为文明教化的重要议题?也许生产的发展,经济的繁荣,使得社会逐渐从质朴走向文饰,作为先知先觉者,孔子敏锐地感应着时代的脉搏,以服饰的讲求引导人们求雅求美,从而在“百家争鸣”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展开了先秦时代“百花齐放”的文化氛围?

也许由中国神话以及《周易》等文化原典所赋予服饰的深重的命运感和社会治乱的象征功能,使得以天下为己任的孔子对此有着特别的兴趣和热情?而后世人们在服饰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伦理层面与道德积淀,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呢?还是世俗的教诲?孔子在这服饰积淀的文化创造工程中,是设计师呢,还是如他所说属于介乎拓荒者与后来者的述而不作的文化传递人呢?

作为一个思想家,孔子对于服饰的思考是空前的,甚至是绝后的。这不只是说在后世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服饰为思想家、哲学家所忽略,而且就是后世谈论这一问题的如李渔、鲁迅、林语堂、梁实秋、张爱玲诸人,所涉及的范围远不及孔子博大,所参悟的深度也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。

这一份文化遗产是要梳理的,是要继承的。孔子当年慨叹其道行不通时搏乘船到大海上去漂泊去寻觅,难道真的是茫茫九州无一知音吗?特别是在他所津津乐道的服饰方面?孔子曾形式上寄希望于古人,多次慨叹不复梦见周公。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,莫不是将无限的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,特别想在今天的我们身上听到遥远的回声?如果真是这样,那么孔子的服饰学说,将是中国服饰文化天地的永恒的呼唤。

0
0
付款方式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