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*24小时服务热线:
400-0658-400
隋唐时天子服饰用黄袍,他人服用则视为犯罪,其色成了皇权的象征,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。当时,以服色定等级,百官以服色来区分等级。三品以上为紫色,五品以上为绯红,六品为深绿色,七品为浅绿色,八品为深青色,九品为浅青色。以服装的颜色来区分官职,在唐时形成制度。
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时期,官场上服饰的新花样也不断出现,标志着官员们级别、地位的各种饰物和制度名目繁多、层出不穷。腰带也是唐代官员官阶的重要标识。唐代官员要按照不同的品位系上不同的腰带。腰带上还有“钧”的装饰,即用金、玉、犀、银、銙石、铜、铁等方形饰品,镶在腰带上做为官员的标志。銙的材料越好,数量越多,其佩带者的官位也越高。身着紫色官服的三品官员,通常要系上由金銙或玉銙装饰的腰带,而銙的数量可以多达十三个。着绯服的四品官员,其腰带上的銙则只能达到十一个。銙的制作常常是十分精细的。由工匠们在上面镂刻出各式精巧的花纹许多都是难得的工艺珍品。
唐代官员的另外一种有特色的饰物是挂在腰间的鱼袋。唐代初时,为防止出现诈伪之事,官员们上朝面君、出入宫廷之时,必须交验鱼符。鱼符为鱼形,分为两片,大约三寸,其质为玉、金、银、铜材料。上面写着持有者的姓名、身份。左向之鱼上朝,右向之鱼随身携带,装在鱼袋子里,挂在腰间。鱼袋由不同颜色进行装饰,分为金鱼袋和银鱼袋。三品以上的官员佩带饰金鱼袋,四至五品则佩饰银鱼袋。唐代之所以将符契制做成鱼形,主要是因为“鲤”与“李”的发音相同,李氏家族夺得了天下,使得与之发音相近的鲤鱼也身价百倍,成为唐代的崇拜物。鱼袋最初只颁发给五品以上的官员,官员去职或病故则必须收回,后来则成为一种荣誉的奖赏,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意义。